2010/08/19

日圓升值背後


日圓悄悄地升值,已經一段時間了,似乎暫時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新聞報導,將日圓升值的原因指向中國在外匯市場不斷買進日圓,近半年,從1新台幣對2.86日圓一路上升到約1新台幣兌2.7日圓,此為自08年金融海嘯後日圓升值最劇烈的時刻。為何日圓的升值並不尋常?通常一國貨幣升值表示可能有資本大量流入本國市場,但單就觀察半年來日經225的表現,日股似乎並未注入活水,是否可以推測日圓的升值並非是外資搶進看好日本市場的結果?


設這樣中國買匯的猜測是正確的,究竟中國為何要買進日圓?眾所皆知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外匯存底,一般認為中國所持有的多為美元,但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復甦的前景一直不明,造成持有美元的潛在風險提高,是否因此造成中國轉為持有日圓以分散風險?此解釋也符合中國央行實行currency basket的作法。

此外,中國央行買匯的另一層意義,在於穩定人民幣的匯率,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息才釋出不久,實際上美國早已不斷在市場上放話,認為中國刻意壓低不讓人民幣升值,對入超國的湯姆大叔來說,對中國這樣的舉動無疑是恨得牙癢癢的。那麼中國對於美國的要求是否有所回應?事實上近來日圓升值的同時,人民幣亦有升值的趨勢,但上海上証指數近來表現亦相對疲軟,人民幣升值的結果是否可推測亦為中國央行操作的結果,尤其在六月初,人民幣和日圓同時展開一波升值時,美元則巧好相對貶值,中國將穩定匯率的外匯標的由美金轉向日圓的猜測令人有著無限的想像。



日圓近日突破85日圓兌一美金的近15年關卡,創下新高。身為出口依賴度高的出超國,貨幣升值將導致貿易順差的損失,日本央行當然不會放任本國貨幣升值不管。但若真的世界的運行就如同故事說的那樣,對日本來說,這場無端引發卻又必須參與的貨幣戰爭,可能連退休了的章魚哥Paul都會游向掛有五星旗盒子裡的蚌殼。

2010/08/04

歡送介庭

起個大早,去台南幫即將入伍的介庭餞行。

租車的時候,我跟老闆說我還是學生,她給了我一台很舊的50c.c.,150元。

利用我還不錯的找路技能,不出10分鐘,就抵達阿璋家。大哥很辛苦,昨晚在屏東跟pineapple奮戰還未能完全恢復,就被我拉出門了。和主角三弟碰頭後,我們在路上尋找鐘錶行,一路上都是我這個自以為對台南很熟的屏東人騎前面。

我們合送了一隻極其閃耀的國軍牌手錶給即將入伍的蔡排長。

我堅持蔡排買隻錶。

當嶄新的錶面,慢慢佈滿刮痕,冷光亦漸漸黯淡,在多邊形的死角處堆積越來越多汗水的屍體。
品嚐苦盡甘來的時刻,總是不孤單。 (特別感謝贈與的那位可愛女孩。)

中午吃一家名叫秋澄的壽喜燒,好吃又不貴!飯後甜飲是終於喝到的波哥綜合新味,我覺得沒有很好喝。可能介庭每次,都是帶著些許情感地喝吧,一絲絲對於年少時光的緬懷。

聊天的內容總是雜七雜八,但無論如何,能夠一起笑開懷,真的很棒。

因為璋哥還要很辛苦地趕回台北忙實驗,很不捨地讓他先行脫隊。離開阿璋家後換介庭帶路,目的是北區公園南路上的軍用品店。一路上我們都騎得很流暢,經過裕農街的時候我不斷地被一大群一大群的別墅所震懾,介庭說這裡底下聽說有斷層經過所以要蓋豪宅吸引有錢人。

不知不覺地,我們越騎,路越荒涼,經過莫名其妙的高速公路交流道後,房子就越來越稀疏,最後我終於忍不住,問了飲料店店員並指向我認定一條向北的道路問:「請問往那裡可以通到北區嗎?」,店員尷尬的微笑讓我知道事情不太妙,事後還原我們當時的位置,用台北場景來解釋,就像你在信義區遇到兩個人,手指著松山機場的方向問:「請問那裡可以到士林夜市嗎?」。

回市區的路上真的很煎熬,因為天氣真的超熱,我們走到了北門路後接公園北路,我才發現又走錯路,介庭卻說:「公園北路走到底就接公園南路啊!你是沒住過台北喔!中山北路不就接中山南路。」,結果咧~結果咧~結果咧~結果~咧,公園北路走完接到西門路…。公園南路和公園北根本就是平行的!

原本5.5公里的路程,我倆走了將近3倍的距離。

身為步兵少尉的蔡排看來非常需要再加強嚮導的能力。

親愛的介庭,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也許你會碰到挫折(單槓拉不到一下?),感到心煩(和你愛的漫畫脫離?),別擔心,這只是一段過程。如果願意,也許你可以把它當作一次挑戰,一次成長的機會。期待明年這時候,可以聽到,關於大男孩一生中這段特別的日子,屬於你的分享。

2010/08/03

定錨點效應

定錨點效應(Anchor point)源於心理學的研究,先來看一段Wiki的解釋:
Anchoring is a term used in psychology to describe the common human tendency to rely too heavily, or "anchor," on one trait or piece of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decisions.
簡單說來,其實是先入為主的一種概念。


在行銷上,產品價格的制定除了考量經濟因素之外,由消費者行為研究而切入的定價技巧也很常見。廠商定價的一大優勢即在於消費者並不知道商品的成本結構,因此產品的定價未必是成本的直接投射。消費者購買時,產品的品質往往是難以判斷,或者蒐集資訊的成本太高,以至於價格遂成為購買時的決定性依據。



不妨想像一個場景,逛街買衣服的時候,店家展示窗中的服飾除了耀眼奪目之外,常伴隨的是高的嚇人的價格,究竟如此高價格的服飾有沒有市場不是這裡討論的重點。當消費者進入店裡,看到一件跟櫥窗裡頭看起差不多但價格便宜兩成的衣服時,當下購買的可能性立即大增,此時消費者並未思考這件衣服是否真的有這個價格的價值,而是以櫥窗中高價的衣服為參考點,認為自己買到物超所值的商品,也就是被定錨點效應影響的結果。


美國CFO magazine有篇文章提到,實驗請一群受測者寫下其身分證字號末兩碼時同時寫下對同一項產品的願付價格,結果顯示,末兩碼數字越高的受測者,寫下的WTP也越高,學者稱其為costly errors of judgment。


衍伸到關於蘋果iPod的定價個案,當Apple推出更大容量的iPod-10GB($499)時,除了滿足更大硬體需求的消費者,也藉此刺激最早推出iPod-5GB($399)的銷售,iPod-10GB在消費者心中的作用是產生了一個新的定錨點,當然,消費者依然不知道在$100的價差背後,兩台iPod成本真正的差異。


回想起大學畢業旅行,一群學生在峇里島市集的瘋狂殺價競賽,經過導遊的再三提醒,大家殺價都毫不手軟,有位女同學甚至不斷來回兩個老闆之間詢問價格,以對手的價格交替作為談判籌碼,最後買到一件2000印尼盾的沙龍,雖然她輸給另一位幾乎手握同樣商品的但以1500印尼盾入手的同學,但她卻獲得我們一致的尊敬,畢竟從5500殺到2000耶,比起從4000殺到1500要厲害的多了。在峇里島享受殺價的趣味是觀光客和當地商人的一種默契,真的價差在觀光客的眼中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但那位老闆的巧妙定價,果真利用了定錨點效應為自己多賺了500印尼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