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上,定價(Pricing)的決策可分為以經濟基礎定價,和以行銷基礎定價兩種。然而實務上通常是兩者合併使用,也就是先考慮廠商本和利潤後,再觀察競爭者和消費者行為,進一步決定產品價格。
根據經濟學的需求法則,價格越低的產品可以引發越多的購買量,然而對於利潤的影響則需視產品的價格彈性而定。除了彈性小的商品,廠商常以降低價格來增加利潤外,當廠商欲搶攻市場占有率時,也常出現低價的策略。然而降低價格一定會帶來更多的購買嗎?有些產品,在降低價格後,反而造成消費者購買量的減少,反之,提高價格後,卻引發購賣量的同向變動。
學者認為,高級商品和品牌商品就具有這樣的特性,其原因在於這類商品所可能具有的五種特殊價值:
一、炫耀價值 conspicuous value
也就是經濟學上對於炫耀財的觀察結果,價格越高,購買越多。
二、獨特價值 unique value
由於商品具有Snob effect,即在定價過低的情況下,某些消費者預期會有很多人購買此產品,因此取消購買念頭,此時若將定價提高,反而可以促使購買量增加。
三、social value 社會價值
在Bandwagon effect的效應下,旁人的購買將引發自身的購買,進而造成整體購買的提升。
四、情緒價值 emotional value
商品給消費者帶來一種無形性的快樂效用,消費者對於商品的價格較不在意,反而著重商品可以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感覺。
五、quality value 品質價值
注重品質,卻又資訊缺乏或資訊取得成本高,消費者會將價格作為品質的指標,當價格越高時,也同時提高購買量。
根據此類商品的消費者特性,廠商所對應使用的定價策略就稱為尊貴定價(Prestige Pricing)。由上圖來看,過低的定價反而使得銷售量減少,故圖中的P*才是最佳的定價。回顧當初Uniqlo於2002年進軍中國時,就曾因為定價過低而在銷售上跌了一跤,明顯是在定價技巧上吃了悶虧。
此種定價策略在香水、威士忌,甚至高級車款上都看得到。有甚於此,廠商更不斷地推出各式廣告,不斷地強調品牌價值,企圖將最適定價不斷地向上移動,在考量支出成本與利潤下,配合消費者行為觀察進行最佳的行銷定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